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思想及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紧密围绕北京城市发展规划功能定位、产业结构调整等国家战略需求,推进学院教育教学改革,优化学院专业(群)布局,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整体办学水平,学院于9月27日-29日分四个场次举办各二级学院专业布局研讨会。党委副书记童启富、副院长张驰,人事处处长李伟,教务处处长谢利苹,各二级学院院长及副院长、教研室负责人及相关专业教师,党政办、教务处等职能部门工作人员参加调研。座谈会由副院长米新丽主持。各二级学院就各自学院的专业现状、特色优势、发展瓶颈及未来规划等进行了详尽汇报。
应用法律学院院长王淑萍重点介绍了该学院现有的专业布局、生师配置情况及专业发展规划。已建成以法律文秘为龙头,法律事务专业为骨干,以刑事执行专业和行政执行专业为两翼的“智慧司法专业群”。服务“数字中国”“平安中国”“法治中国”建设、京津冀创新协同发展和“平安北京”“智慧法治”建设。未来专业发展规划一是努力建设高职本科法律专业;二是持续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三是加快推进专业数字化改造;四是组建智慧司法专业委员会;五是适时增设契合首都产业需求的新专业;六是完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育人机制。
安防科技学院院长海南就该学院“安保专业群”的规划设计定位进行了全面分析,面向首都安全服务领域、临空经济区发展对安全管理类人才的需求,培养复合型安全管理技术技能人才,并针对新形势下专业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对策。一是进一步优化专业布局,安保专业要在警务管理和海外安全信息分析与管理两个专业方向上分别尝试定位培养;二是深化产教融合,推动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落实落地;三是坚持双轮驱动,提升专业服务社会能力;四是围绕五金建设重点,不断提升专业建设内涵质量;五是加大国际交流,助力中国安保职业教育标准走向世界。
现代管理学院副院长王奇峰立足于该学院近三年专业师资、新增专业质量监测及招生就业相关数据,分析了现有专业开设情况。阐述了面向涉及高品质民生和现代服务业的重要领域,对未来专业布局进行整合。计划通过新专业申报和老专业重整定位,重点推进“社会治理与民生服务”和“商务服务”两个专业群建设。
信息媒体学院院长兼党总支书记付忠勇分别从该学院专业服务区域发展、专业支撑产业发展及专业助力大国外交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计算机类专业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需求和平安首都建设需求,为司法鉴定数字化建设提供人才支撑,培养“法律素养高+网安技能高”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未来将重点打造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司法鉴定技术专业为核心的专业组群建设。数字媒体艺术类专业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聚焦数字内容创作生产、创意设计服务、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从事虚拟拍摄、数字资产创作、文物数字化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调研座谈会上,童启富副书记提出学院党委高度重视此次专业布局调研活动,面对科技发展、国家战略需求、职业教育规律,学院应进一步强化专业设置、调整与建设,推动学院实现内涵式高质量发展。
张驰副院长表示通过此次调研,对各专业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职业教育要以促进就业为导向,做好招生就业与专业设置联动,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变化对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新需求。
李伟处长针对二级学院提出的师资配比不足等困难给予解答,并就学院转隶后人员编制相关制度进行解释说明,明确表示对学院重点建设专业将给予重点扶持。
谢利苹处长阐明了召开此次专业布局及未来规划调研座谈会的意义,对各学院在专业布局上的深思熟虑及前瞻性的规划表示了高度的认同。
最后,米新丽副院长做总结讲话。她对各二级学院的工作表示感谢,指出各二级学院的努力是学院整体发展的重要支撑。她针对学院专业布局现状和规划,提出如下建议:第一,各二级学院的专业布局,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进行谋划和部署,结合自身优势特色,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并密切关注行业动态和技术发展趋势,及时调整和完善规划内容。第二,注重专业整合,交叉融合,始终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对接产业急需,创新与高校、科研院所及国际合作与交流,共同推动专业行业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第三,要加强内部协同和外部协作,形成上下联动、左右协调的工作格局。加强与政府部门、行业协会、合作企业等单位的沟通与合作,促进资源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
本次专业布局调研座谈会展现了各学院在专业建设上的积极探索与不懈努力,是进行专业合理布局的基础性工作。要以此次调研为契机,不断优化专业结构,打造一批服务区域发展、支撑重点产业布局、助力大国外交的专业群,推动学院整体办学水平再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