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4日上午,马克思主义学院举办关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专题研讨会。学院党委书记朱光好,党委副书记童启富,党委委员、副院长谢利苹以及全体思政课教师参加研讨会。会议由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陈春莲主持。
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副书记、思政教研室主任李建欣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从课程开设、教研情况、实践活动三个方面作了全面且详尽的汇报。紧接着,思政课教师们依据自身在教学一线的实际经验,从顶层设计、学情分析、课堂管理、案例选取、教学方法探讨、人工智能运用以及教学个案分享等多个维度进行了深入且广泛的交流与分享。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陈春莲在发言中针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教学面临的一些困境,提出了工作建议:一是整合教学内容,体现高职教育的特点;二是以问题为导向,创新教学方法;三是强化实践教学,利用人工智能赋能课程改革。
在听取交流研讨后,党委书记朱光好对该课程建设提出三个方面要求:一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建设要处理好“三个关系”: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与其他思政课程的关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与时事政治的关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与课程思政的关系。二是教学上要体现“三个结合”:即处理好课程实践教学与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相互结合;加强好课程建设与高职专业的紧密结合;做好课程教学与人工智能的深度结合。三是教学效果上要做到“三个提升”:即提升学生的满意度和获得感,取得扎实成效;提升课程教学质量,力争建设思政“金课”;提升理论科研水平,积极申报北京市乃至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
党委副书记童启富在研讨会上表示,思政课教师们分享了各自的经验,这些经验各具特色,同时也反映出思政课老师们面临的困惑。他强调,通过此次交流,教师们可以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围绕思政课教学人员少、任务重、时间跨度长等挑战,提出了“突出重点内容”“采用专题式教学”“探讨多种教学方法”以及“加强理论研究”等教学改革建议。
党委委员、副院长谢利苹在讲话中就“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的教学改革提出五点要求:一是重构内容模块,课程体系立起来;二是创新教学方法,课堂生态活起来;三是加快师资培训,教师队伍强起来;四是形成多元评价,育人成效实起来;五是强化保障实施,课程改革稳起来。
此次研讨会的召开,深化了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的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为推进学院其他思政课程的创新以及思政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